七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山川葱绿,河流奔腾。一座城,宜居而幸福。
7月15—22日,主题为“游幸福之城 品草原味道”的第九届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美食博览会将盛大启幕,幸福之城呼和浩特盛迎宾客。
“10个国家的厨艺大师、十二大菜系的厨艺代表将同内蒙古的厨艺大师一起亮相,共同演绎舌尖上的内蒙古牛羊肉美食文化,这在中国餐饮史甚至世界餐饮史上都是首次。”
内容丰富 亮点震撼
本次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美食博览会首先是“三多”——内容多、平行活动多、参会人员多。
四大成果发布——呼和浩特是连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也是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2017年蒙餐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蒙餐文化是多民族特色菜融合的区域菜系。呼和浩特市是蒙餐发展的排头兵和重要基地。为推动美食产业蓬勃发展。为继承和弘扬呼和浩特市蒙餐美食文化,提升呼和浩特市蒙餐美食文化品牌形象壮大呼和浩特市餐饮产业发展,呼和浩特市申报蒙餐地标美食城。第九届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美食博览会相关启动仪式上,将为中国首个“蒙餐地标美食城市”授牌,推动蒙餐美食文化走向全国,跨出国门,展示饮食之美,此其一;其二,吉尼斯纪录授牌。由伊利集团负责确定吉尼斯挑战赛500人品鉴奶酪产品的申报内容,通过多人参与模式让群众有参与感和新鲜感,打破一项世界之最纪录,制造并记录多个精彩瞬间。将市场营销或比赛活动推向新高度,用记录来讲好“内蒙古美食故事”;其三,美团发布城市大数据报告;其四,发布呼和浩特十大烧麦店、八大美食街、八大红酒品鉴店。
美食交流与大赛——让美食开启舌尖盛宴,专业较量展现“大师”风采。活动现场,举行中国十二大菜系顶级大师交流技艺,邀请川菜、鲁菜、粤菜、闽菜、淮扬菜、浙菜、湘菜、徽菜、京菜、楚菜、龙江菜厨艺大师及本土蒙餐烹饪大师,以内蒙古的特色羊肉、牛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不同菜系间不同烹饪技法交流,演示中国烹饪工作者的高超技艺和不凡风采,推动中国餐饮业的开拓、创新和发展;十二大菜系代表与蒙餐大师全天厨艺表演展示,通过举办中国11+1大菜系顶级大师交流会,促进“蒙餐”与十一大菜系交流,扩大“第九大菜系—蒙餐”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第五届世界烹羊大赛暨中国味大师友谊擂台赛,以内蒙古的特色羊肉、牛肉和奶制品为主要原材料,邀请蒙古国、俄罗斯、泰国、韩国、巴基斯坦和中亚五国等外籍厨艺大师及全区蒙餐大师共约80人,每位参赛选手现场制作两款以牛羊肉为主料的菜品(热菜、凉菜、面点),并现场讲解菜品。邀请区内外餐饮行业知名专家和大师担任评委参与评定。评委通过现场参观实物、展示和品鉴,选评出特金奖、金奖、银奖授予荣誉证书和奖章、奖牌。并通过媒体直播整个制作工程,给现场和场外观众最直接的视觉感受,通过举办第五届世界烹羊大赛暨中国味大师友谊擂台赛助力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内蒙古国际美食文化交流,全面扩大内蒙古自治区优质农畜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北京市烹饪协会智力支持派出3名烹饪大师现场献艺、武汉餐饮业协会带领昭君故里代表队5名烹饪大师进行楚菜展示。
“食色世界”跨界融合——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的“食色世界”美食摄影大展也将在这次美食节上焕新出展,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体会“食色世界”的烟火底蕴和文化张力。第十二届“食色世界”美食摄影大展更加注重既“做”又“拍”、既“吃”又“拍”,让这项填补了中国摄影界和中国餐饮界跨界美食文化“烟火+艺术”的大展,在亲切与别致中,在美食直抵胃肠的同时,芬芳烟火百姓的心灵。
“绿色”系列活动——举行2023中国绿色餐饮大会暨第四届中国绿色消费节(呼和浩特站)论坛。行业专家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的相关要求和扶持鼓励政策新趋势进行政策解读、国标宣贯和案例分享,分析餐饮绿色消费和餐饮制止浪费新热点。除了厨艺与饮食文化的交流,食材也成为了各国美食沟通的重要桥梁。2023绿色食材展示活动方面,由中国饭店协会组织全国知名餐饮企业,还有近20家大宗食材采购商参加美食节并对内蒙古特色食材及产品进行采购对接。呼和浩特市组织60家特色农畜产品、食材企业(牛羊肉、杂粮、粮油等产品)展示展销。依托内蒙古和呼和浩特市优质绿色食材,集中展示独具特色的内蒙古美食文化,将优质绿色食材转化为舌尖上的美食,品味家门口的“内蒙古味道”“敕勒川味道”。
中俄蒙特色小吃嘉年华——来自西班牙拉丁果、巴西烤肉、印度飞饼、土耳其冰激凌、墨西哥塔可、美国公路汉堡、韩国炒年糕、泰国椰奶、日本章鱼丸、英国炸鱼薯条、泰国烤榴莲饼、意大利冰激凌、越南菠萝饭、俄罗斯大串、蒙古国石头烤肉等15家国际小吃。还有长沙臭豆腐、成都钵钵鸡、云南香草饭、网红虾球炸鸡、网红拇指水煎包等5家国内小吃齐聚呼和浩特,通过国内外知名小吃加工制作和展示展销,丰富小吃市场,服务百姓生活,满足本地百姓和游客对美食的多样化需求,扩大特色小吃影响力。
燕京啤酒节激活夜经济——活动期间,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室外广场围绕美食节开展以啤酒为主题的燕京雪鹿啤酒节、草原音乐节、草原美食节,丰富当地居民的夜生活也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促进消费。美团繁盛计划专项活动——发布餐饮业数字化发展一揽子方案、签署数字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餐饮外卖发展趋势解读。(新餐饮研究院产业数据分析)、餐饮数字化到餐发展趋势解读等活动,通过美团发布的一揽子支持计划,加速内蒙古餐饮高质量发展,宣传好内蒙古蒙餐饮食文化,更好地宣介地方特色餐饮品牌,促进呼和浩特市餐饮产业的兴盛和弘扬。
值得关注的是,“复合+多维+跨界”展会模式,显示出内容之外的美食及博览会大手笔创意,密集而动,却又横纵有致,这也是本次大会的一大特色。
三个“之最”瞄定内蒙古绿色优质有机食材转化
内蒙古的牛羊肉如果请十二大菜系及蒙古国、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厨艺大师来做成菜品,会是怎样的风景线,会有怎样的美食体验?
本次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美食博览会亮点齐聚,如蒙古国、俄罗斯、泰国、韩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0个国家的厨艺大师奔着内蒙古的牛羊肉来,用内蒙古的牛羊肉演绎异域美食,这是一次参展国家最多的转化内蒙古畜牧资源的美食节活动;同时,中国十二大菜系厨艺大师同台竞技,飙绘蒙餐美食,也是一项空前的行动;此外,15个国家的特色小吃汇集呼和浩特,带给当地市民和游客极大的美食体验,也是“数”“质”同最。以内蒙古的特色羊肉、牛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菜系间不同烹饪技法交流,演示烹饪工作者的高超技艺和不凡风采,推动中国与世界餐饮业的交流,推动中国餐饮业的开拓、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全面展示内蒙古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和天然有机食材资源优势,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内蒙古自治区优质绿色产品的品牌认同,充分扩大内蒙古自治区优质农畜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影响力。
“用美食造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本次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美食博览会是内蒙古疫情以来最大的一次美食文化节,是落实“五大任务”中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中央促消费精神,落实商务部“消费提振年”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实现从“田头到舌头,从牧场到餐桌”的转化增值和飞跃。
国际性、地标性、群众性
本次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美食博览会体现三大特性。
国际性:美食节期间,诚邀10个国家的厨艺大师奔着内蒙古的牛羊肉来,15家国际小吃“组团”而来,为首府市民及各方游客带来一场国际性美食盛宴,是在中国内蒙古遇到的一次朵颐“食”光。
6月5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在内蒙古考察时深情嘱托:“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7月3日至5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在解决‘酒肉穿肠过’问题上拿出大动作,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好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此次美食节是在内蒙古舞台上展示的两个大循环,是由“过路经济”到“落地经济”的一次积极探索,具有高度的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是建设好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一个有效成果。
地标性:呼和浩特历史悠久,积淀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蒙餐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餐饮体系,是北方餐饮的浓缩之一,吸纳了地域特点、气候特点、文化特点。此次“呼和浩特蒙餐地标美食城市”授牌充分展现了呼和浩特美食文化的积淀深厚、发展强势,给呼和浩特的美食从业者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提升呼和浩特美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幸福之城建设助力赋能。
群众性:城市的盛会,市民的节日。美食节期间,将为首府市民和游客带来为期八天的味蕾狂欢,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在现场品尝到国际国内的各种特色小吃,同时啤酒文化与音乐节的有机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样的夏日休闲消费沉浸式体验,更好地满足百姓餐饮消费升级和消费扩大的需求,引领呼和浩特餐饮消费新潮流和新风尚,持续燃旺“烟火气”,消费者也可沉浸式体验氛围感经济的时尚潮流。
本次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美食博览会由中国饭店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主办,呼和浩特市商务局、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大项目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人像摄影协会具体承办。
本次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美食博览会将邀请蒙古国、俄罗斯、泰国、韩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0国相关协会代表,以及全国各省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其他各盟市餐饮行业协会代表、国内知名专家、行业大咖、网红达人、呼和浩特市相关酒店、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职业院校代表等欢聚青色之城呼和浩特,共赴美食盛会,感受呼和浩特城市发展魅力,见证“内蒙古美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