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境外投资?
答:境外投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及其他方式在境外拥有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权益的行为。
2.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 人民银行 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7〕第 74 号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企业主体。在境外投资领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境外投资,企业在政府引导下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坚持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在资本项下实行有管理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按“鼓励发展+负面清单”模式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向。
——坚持互利共赢。引导企业充分考虑投资目的国国情和实际需求,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坚持防范风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家经济外交整体战略,坚持依法合规,合理把握境外投资重点和节奏,积极做好境外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切实防范各类风险。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种类型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投资、经济技术合作和跨国经营。
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依法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应当客观评估自身条件、能力,深入研究投资目的地投资环境,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注意防范风险;应当要求其投资的境外企业遵守投资目的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履行社会责任,做好环境、劳工保护、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促进与当地的融合。
3.企业境外投资不得有以下情形:
(1)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2)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有关国家(地区)关系;
(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
(4)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口的产品和技术。